文章出處:http://tw.myblog.yahoo.com/jw!bpHDQB2EFRnegAIsVK0AO9OLex4-/article?mid=2&l=f&fid=6

 

全文大綱:(轉貼)1956年至1969年的巴菲特合夥基金狀況15。段落式投資行為與投資標的

  

作了神的奴僕,就有成聖的果子,那結局就是永生。

羅馬書6:22

 

正文:無法回答股價何時會高於目標價,也無法回答高於目標價賣出這兩個問題。

(第15大段)

此外,聯繫到巴菲特在1967年10月9日 給合夥人信中的有關定性與定量的關係討論,我們也能尋找到一些蛛絲馬跡:對股票和投資環境的評價包括定量和定性因素,極端地看,專注於定性因素的分析師會強調“買入正確的公司(前景良好、行業景氣和管理層優秀等等)”,專注於定量因素的分析師會強調“以正確的價格買入股票”。

這兩種方法結果通常都不錯。當然,一般來說,每個分析師都會在一定程度上考慮這兩方面的因素,而不會只看某方面的因素以致完全忽略另一方面,被歸於哪一類取決於他更看重哪方面的因素。

有趣的是,雖然我認為自己屬於定量分析派,但這些年來我最成功的投資決策都是在充分地考慮定性因素後作出的,這種對定性因素的判斷力,我稱之為“高概率事件洞察力(high-probability insight)”,這可是我們賺錢的秘訣。

然而,正如洞察力通常是很少見的一樣,這種機會也是非常少見的,對定量因素的考量一般並不需要洞察力——這些資料本身就會狠狠敲你的頭。總之,賺大錢的投資機會通常來源於正確的定性決策,但更多確定無疑的利潤則來自於那些正確的定量決策。

所謂“賺大錢”的投資機會應該是指集中投資吧,巴菲特認為它的成功來源於被稱之為“高概率事件洞察力”的定性因素,這是天賦啊。

 

啟發:

正確的公司指的是我們心中的3家傑出企業,可惜我們心中的3家傑出企業可能來自我們心中的30家傑出企業,如何以正確的價格買入股票,可能由基本面、技術面與籌碼面解決片面,然而外在有黑天鵝效應,內在有自己的人性弱點,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或者解釋。

定量預測,是根據財務報表分析。定性預測,是根據非財務報表分析,例如經營者能力、企業品牌等等。在實踐中應將定量預測法與定性預測法結合起來運用,兩種方法相輔相成,以便對未來的發展變化做出應變。

考慮定性因素,最重要的是經驗,有一個曾經似是而非的過去經驗~淨值法,值得歸入為錯誤參考,淨值1.5倍~2倍是好是壞是一種定量分析,年報是一種定性分析,試算是一種定性分析,經驗是各人體會,各人賺錢的方法偶而定量、偶而定性,唯有一個結論:最好的方法,無法唯一。

個案:淨值法是一種無法應用的方法?長期股價低於淨值不投資,長期高於淨值的公司值得投資?

正新:目標價70,淨值3倍65.6以上大賣?

台橡:目標價70,淨值3倍=74.5以上大賣?

台化:目標價90,淨值2倍=91.1以上大賣?

 

亞泥:目標價36,淨值1.5倍=42.1以上大賣?

東聯:目標價36,淨值2倍=42.4以上大賣?

遠東新:目標價36,淨值2倍=46.2以上大賣

遠百:目標價36,淨值2倍=42.4以上大賣?

 

 

淨值*1

淨值*1.5

淨值*2

淨值*2.5

淨值*3

2103

24.83

37.2

49.7

62.1

74.5

2105

21.88

32.8

43.8

54.7

65.6

1326

45.57

68.4

91.1

113.9

136.7

1102

28.06

42.1

56.1

 

 

1402

23.13

34.7

46.3

57.8

 

1710

21.19

31.8

42.4

53.0

 

2903

21.18

31.8

42.4

53.0

63.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