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http://tw.myblog.yahoo.com/jw!bpHDQB2EFRnegAIsVK0AO9OLex4-/

 

全文大綱:巴菲特年報1992年,讓我有很大感受~股本擴張,絕對就是一個泡沫,多少人注意到這個長空呢?

 

【隱形股本擴張,就是一個泡沫】

 

(為什麼7~8月外資賣出中鋼的投資研究?)

(8/31中鋼急漲,28.3的投資價值穩住了?)

 

【依據】:安全第1、流動第2、獲利第3的1+1=中華電+中鋼?

中鋼28元的投資價值,小於100元的中華電投資價值,不過中鋼20元的價值,可能大於85元的中華電價值了。

【結論】中鋼安全邊際28元(18.75*1.5=28.1)以下價格<價值,從企業壽命與景氣循環兩點:不投資不行,所以中鋼按月買、按季買,依然同時於中華電的長期投資。

 

註1:

中鋼未來5年股利區間1.01~1.99,依5%殖利率計算對應價格區間為20.2~39.8。中華電未來5年股利區間4.26~5.52,依5%殖利率計算對應價格區間為85~110。

註2:

 

95

96

97

98

99

平均股利

2002

2.78

3.5

1.73

1.01

1.99

2.12

2412

3.58

4.26

3.83

4.06

5.52

4.25

 

 

附錄:讀巴菲特致股東函1992年版

 

(1)Berkshire目前流通在外股數為1,152,547股,相較於1964年10月1日 當初,巴菲特合夥取得Berkshire控制權時的1,137,778股來說,增加的股數,實屬有限。

 

註:28年增加股數1152547-1137778=14769,增加1.3%,現在中鋼股本不斷擴張中華電股本不斷縮減再5年如何要正確重新評估中鋼是一個難題了。

 

(2)發行新股我們有相當嚴格的規定,「除非我們確信所收到的價值與我們付出的一致」時,我們才會考慮這樣做,當然同等的價值不是那麼容易達到,不過那又如何,「除非確定公司股東的財富也會增加」,否則我們不會隨便擴大規模。

 

註:「除非我們確信所收到的價值與我們付出的一致」時,「除非確定公司股東的財富也會增加」,否則我們不會隨便擴大規模。現在多少上市櫃公司,不斷私有化濫觴(可轉換公司債、員工認股、私募),變相增加股本呢?

 

(3)股本擴張就是讓長期投資價值減損的致命一擊。‧‧‧銀行經理人對於擴張卻有極度偏好,(他們不都是如此嗎?)‧‧‧,他說:「你必須答應我,在整個購併案完成後,我可以變成公司最大的股東,同時以後你也不能在做類似這次交易那樣愚蠢的購併案」。

 

註:大多數的擴張難免就是擴大短期利潤犧牲長期利潤的擴張,真正的擴張意義,到底了解多少了。中鋼集團現在檯面上與檯面下擴張,好像鴻海集團的檯面上與檯面下擴張,想像鴻海發行可轉換公司債之短多與中長空的隱憂?不小心10年中鋼,如果不斷擴張會有什麼結果‧‧‧

 

(4)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希望能讓公司每年以15%穩定的速度來增加每股的實質價值,不過這樣的目標很難以平穩地態勢達成,因為股票投資必須以市價列示。股票價格如同水車滾輪般上上下下,使得我們每年結算的成績變化很大。

 

註:台灣是一個外銷經濟,不看美國老大,就看中國老二的經濟討生活,有能力每年以15%穩定的速度來增加每股的實質價值公司,未必有能力長期維持,對於希望投資於15%穩定的速度來增加每股的實質價值公司,這已經是第一個困難。

而且台灣股市是一個外資經濟「股票價格如同水車滾輪般上上下下,也使得我們每年結算的成績變化很大」,所以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希望能讓長期退休金每年以5~7%穩定的速度增加,10~15年淨值成長一倍目標就可以了。

想一想:為什麼7~8月外資賣出中鋼的投資研究?也許中鋼28元的投資價值,小於100元的中華電投資價值。(參考中鋼股本1504億,淨值19.14元會想到什麼?)

 

思考:中鋼股本能一直大下去嗎?股本擴張就是讓長期投資價值減損的致命一擊。

媒體報導7/27

思考:中鋼股本能一直大下去嗎?

中鋼 (2002)公布現增參與發行GDR 7.43億美元(換算約新台幣214億元),每股折合新台幣28.3元

中鋼為了海外購料,以及籌措中龍第2期擴建案等資金需求,將發行GDR(全球存託憑證)3780萬單位,每單位19.67美元,發行總金額7.43億美元。中鋼表示,此1單位海外存託憑證等於20股普通股,3780萬單位海外存託憑證表彰7億5600萬股普通股。

此中鋼現增參與發行GDR案提撥10%作為員工增資認購,餘90%洽外資承購。

 

附錄:隱形股本擴張就是一個泡沫

我不買電子股的理由,害怕的是電子行業動輒(a)實施庫藏股(b)發行可轉換公司債(c)員工認購(d)私募與減資

過去20年來社會有「電子新貴」「科技新貴」向錢走向錢看,看一下10年股價創新高的電子產業公司有幾家,讓我分析「巧取豪奪」或「連拐帶騙」的公司有幾家吧。

(a)實施庫藏股:宏達電實施庫藏股,預計砸200億元買回2萬張,宣示護盤意味濃厚,除此1家,還有聯發科等10餘家,實施庫藏股的越來越多。

(b)發行可轉換公司債:鴻海5月間發行120億元國內可轉換公司債(CB)後,鴻準董事會也決議,擬分別發行國內第2次、第3次無擔保可轉債共80億元,這是鴻準近4年來首度發行國內可轉債,金額高達80億元,再度引來產業界矚目。

(c)員工認購:順達公司99年度盈餘分配係依100年1月31日流通在外股數129,758,979股計算;截至依100年6月20日,因員工執行員工認股權憑證,流通在外股份數量增加,實際流通在外股數129,838,979股重新計算配息率。調整後之股東配息率為每股新台幣5.99元。

(d)私募:南科、華映以外太多的電子公司,辦理私募或虧損減資。(妳知道做為台塑四寶股東,受南科、華亞科拖累有多深嗎)。

 

註:買了電子行業公司簡直進入地雷區,或者身上綁了定時炸彈,動輒(a)實施庫藏股(b)發行可轉換公司債(c)員工認購(d)私募與減資的股東風險,是十分不愉快的經驗。

註:若被投資公司將其所賺的盈餘用於買回自家的股票,我們通常會報以熱烈的掌聲,理由很簡單:若一家好公司其股票價格遠低於其實質價值,那麼還有什麼投資會比前者來得更穩當、更有賺頭、更能促進原有股東權益的呢?可惜台灣的庫藏股制度往往肥了員工同時害死了股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老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